落實落細支持民企政策,多部門重磅發聲
- 编辑:魚龍百變網 - 67落實落細支持民企政策,多部門重磅發聲
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還在不斷加力,各地區各部門從實際出發,細化、量化政策措施,推動各項政策落地、落細、落實,讓民營企業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。
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,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。
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對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、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等作出部署。
2月18日,國家發改委表示,我國將進一步破除市場準入的障礙,對民營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精準施策助企紓困,加力推動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,加快促進民營經濟發展。
民營企業中90%以上是中小企業。作為中小企業主管部門,工信部18日表示,將從生態賦能、創新賦能、數字賦能、人才賦能和服務賦能五個方麵,引導中小企業堅定信心、堅守主業、做強實業、誠信經營,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。
業內分析,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,極大地提振了民營企業的信心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還在不斷加力,各地區各部門從實際出發,細化、量化政策措施,推動各項政策落地、落細、落實,讓民營企業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。
破除市場準入障礙
最新數據顯示,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量提升至92%以上;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,民營企業占比擴大至92%以上,民營經濟的規模實力、創新水平、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。接下來,國家發改委將繼續堅決破除市場準入、要素獲取的障礙,打造統一開放、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。
據央視新聞報道,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表示,盡快修訂出台新版市場準入負麵清單,落實好“非禁即入”要求。細化舉措,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、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,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“兩重”建設和“兩新”工作。
市場準入製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製度之一,是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關鍵。市場準入負麵清單事項從2018年的151項縮減到現行的117項,而且負麵清單事項還有進一步縮減的空間。
去年8月中辦、國辦發布的《關於完善市場準入製度的意見》明確,聚焦深海、航天、航空、生命健康、新型能源、人工智能、自主可信計算、信息安全、智慧軌道交通、現代種業等新業態新領域,分領域製定優化市場環境實施方案,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,提高準入效率。
在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,科技領域的參會企業明顯增加。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科技行業占比進一步提升,且科技行業所處生態鏈地位進一步提升,進一步向高端科技行業進軍,既肯定了過去民企在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的技術突破,又凸顯了當前政策層麵對科技創新的全麵支持。
去年以來,國家發改委多次提出,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,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。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,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製,營造公開透明便利的市場準入環境。
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民營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,貢獻了全社會70%的技術創新成果,涵蓋了80%的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和90%的高新技術企業。
研報指出,出席企業科技“濃度”較高也體現了當前的產業導向。2024年,我國全球獨角獸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中,民營企業占比分別超過90%和80%。近期,杭州“六小龍”等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展現出巨大潛力。未來各地決策層有望繼續優化營商環境,降低企業運營成本,依托企業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,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民企將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。
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蔡寧認為,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,未來要圍繞支持前沿性、基礎性、共性技術研究,繼續降低民營企業重大創新的研發成本和技術風險;要通過產業創新基金的引領,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,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重大攻關技術的工程化試驗和市場化應用;要更好運用政府采購政策、稅費優惠等措施,切實降低民營企業重大技術攻關成果應用的市場規模門檻。
切實加快清欠進度
當前,外部環境發生諸多變化,經濟運行麵臨壓力,部分企業經營出現困難。
在助企紓困方麵,鄭備表示,對民營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,精準施策、真幫實幫,把各項政策舉措落到實處。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進一步細化實化舉措,解決企業急難愁盼、重大共性問題。
回款慢、賬款拖欠,是許多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。去年10月,中辦、國辦印發《關於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》明確,要健全拖欠企業賬款清償的法律法規體係和司法機製。要健全防範化解大型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製度機製,並加強執法監督。要優化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投訴管理運行機製,建立全國統一的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(投訴)平台。
鄭備強調,推動地方政府、國有企業落實責任,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,切實加快清欠進度。
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誌在解讀202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,談及2025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三大工作重點之一,正是推動解決拖欠賬款問題。該負責同誌稱,2025年解決拖欠賬款相關工作將進一步深入推進,地方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,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,盡最大能力加快償還拖欠企業賬款。央企國企要繼續帶頭發揮清欠作用,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“應付快付、應付盡付”。要健全法律法規和製度規定,強化失信懲戒,推動落實解決賬款拖欠問題長效機製。
根據財政部此前公開信息,2024年至2028年每年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,專門用於化債,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。其中用途就包括了償還拖欠企業賬款。
工信部副部長單忠德18日表示,將推動出台更多普惠性針對性政策舉措,健全清理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製,依法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。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國家人才專項、引進高層次人才,開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,協同培育優秀企業家隊伍。
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
單忠德表示,今年,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開展為期一年的“一起益企”中小企業服務行動,幫助企業打通政策落實“最後一公裏”,降本增效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6000萬戶,其中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60萬戶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戶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達到1.46萬家,已培育形成3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。
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,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。這是“專精特新”一詞,連續三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。
工信部明確,未來將健全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係,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承擔國家級科研任務,提升產業鏈配套能力,激發湧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。到2026年重點累計支持5000家以上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此外,工信部還將繼續完善國家、省、市、縣四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係,建好用好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,建設更多的中試驗證服務平台,以高質量服務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題,2024年,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多部門推出《關於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通知》,提出強化融資擔保支持、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等多項舉措。通過完善融資配套政策,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,緩解企業資金壓力,確保企業在生產經營和創新發展中有充足的資金支持。
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4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,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,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6.25萬家,獲貸率(獲貸企業戶數與名錄內企業總戶數之比)為46.9%,比上年同期高2.1個百分點。科技型中小企業本外幣貸款餘額3.27萬億元,同比增長21.2%,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4個百分點。
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曾公開表示,中小企業融資“難”的基本原因在於,資本市場發育不夠;金融體製改革滯後,金融創新能力不足;小銀行、小金融機構比較少;廣大中小微企業誠信不足,融資能力比較低。因此,應從四方麵入手:發展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,擴大企業直接融資能力;深化商業銀行體製機製改革,增加創新能力;大力發展小銀行;加強企業自身融資能力、貸款能力或者吸收直接投資的能力。